LY_T 2994-2018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
ID: |
8FA3F27D04724B5D8D2E9100854C827C |
文件大小(MB): |
0.76 |
页数: |
10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8-14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 020. 20,B 64,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2994—2018,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control project,(发布稿),2018- 12 - 29 发布2019- 05-0I 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LY/T 2994—2018,目 次,前言.. II,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监测指标. 1,4监测形式. 2,4. 1 定点跟踪监测.. 2,4.2 专题调查.2,5监测方法. 3,5.I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 3,5. 1. 1 工程进展.. 3,5. 1.2 政策兑现.. 3,5. 2 生态效益.3,5. 2. 1 水土保持效益. 3,5.2.2 生态系统稳定性.. 3,5. 2. 3 气候变化响应. 3,5. 3 经济效益.3,5. 3. 1 提高土地生产カ.. 3,5. 3. 2 促进经济发展. 3,5.4 社会效益.3,5 . 4. 1 社会服务价值. 3,5 .4.2 潜在公益效益. 4,6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4,?自水 口 1^1)[ 5,7. 1 获取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5,7.2评价指标归ー化处理..5,1.3 EI:りI j日ヽ 晻晻5,7.4 计算综合得分.. 6,7.5 确定评价等级.. 7,8监测与评价报告. 7,LY/T 2994—2018,-XX. —1—,刖 后,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金星、崔明、曾建华、刘玉国、吴秀芹、万龙、关颖慧、秦伟、郭红艳、单志杰、殷哲、李,柏、刘卉芳、周锡饮、李芳东、岳华峰,II,LY/T 2994—2018,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岩溶石漠化治理的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内容,本规程适用于按照行政区划单元进行岩溶区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监测与评价,其他区划单元可参照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1840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LY/T2191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GB/T2323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LY/T1757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GB/T 24255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GB/T20465水土保持术语,SL27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592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GB/T 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 16453. 1-1645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3监测指标,以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为对象,按照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9个类别进行监测,包括43个监测指标,详见表1,表1石漠化治理监测指标,主要内容监测指标,ー、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1、工程进展,1)计划石漠化治理面积,2)实际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3)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已治理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面积,5)治理前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面积,1,LY/T 2994—2018,2、政策兑现,6)石漠化治理计划到位的中央金额,7)石漠化治理实际到位的中央金额,8)石漠化治理实际到位的中央投资完成额,9)累计领取林权证的林地面积,10)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造林面积,二、生态效益,3、水土保持效益,11)年径流深,12)旱季径流深,13)雨季径流深,14)小流域输沙模数,15)陡坡耕地面积,16)有效灌溉面积,17)基岩裸露率,4、生态系统稳定性,18)林草覆盖度,19)森林覆盖率,20)植物种类,5、气候变化响应,21)不同植被类型面积,22)不同植被类型单位面积生物蓄积量,23)不同植物茎秆密度,24)植物总生物量与茎秆生物量的比例,25)植物中的含碳量,26)干旱灾害发生次数,27)洪涝灾害发生次数,三、经济效益,6、提高土地生产カ,28)粮食产量,29)饲草产量,30)果蔬产量,31)薪材产量,7、促进经济发展,32)社会生产总值,33)农业生产总值,34)林业生产总值,35)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6)农民人均纯收入,四、社会效益,8、社会服务价值,37)建小型节能设施农户,38)农户总数,39)农村公路通车里程,40)本地从业人员数量,41)贫困人口数量,9、潜在公益效益,42)人均文化设施,43)人均受教育年限,4监测形式,采用定点跟踪监测和不定期专题调查等形式,4.1 定点跟踪监测,以省(直辖市)、市、县、乡(镇)、村各级行政单元为对象,对石漠化治理工程进展、政策执行,及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定点跟踪监测,每年进行ー次,4. 2专题调查,主要针对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专题调查,不定期进行,参照GB/T23233,2,LY/T 2994—2018,5监测方法,5.I 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5.1.1 工程进展,通过对治理工程实施县进行定……
……